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中山市新宏业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阎淼访谈

来源网址:http://www.wkcsfw.com/

采访阎淼之前只知道他是一名学者。然而,作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市科技创新评审委员会评委的阎淼,还有另一个更让他看重的身份———中小企业管理者。在眼下许多企业正致力于如何做大做强的时代浪潮里,阎淼却以一名学者的深度思考着自己企业发展的方向,他表示:“我的企业只需做到5000万元的净资产。”

获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科技基金一项、市科技创新基金一项、区科技创新基金一项;获国家火炬计划一项、省重点新产品计划一项、市重大专项创新计划一项;拥有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十项,部级鉴定科技成果一项;2002年获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省优秀专利奖,2005年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获市专利金奖。

南下中山  创办“新宏业”

不安于在西安交大教书和在国有企业中供职的阎淼,通过多年对中山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深入了解,一直决定独创一番事业。1998年,他出资30多万元购买了一家倒闭工厂的旧机械设备,同时租用了700平方米的厂房,与5个人一起胼手胝足成立了中山市新宏业自动化工业有限公司。 企业甫一创立,阎淼就在思考企业的定位。在他看来企业要逐步走强,似乎有两种可能,一是建立有自主技术的技术型企业,一种是依附于大企业成长的配套型企业。“没有强大的资金来源,没有过硬的人脉关系”,阎淼和他的合伙人开始尝试一条颇为艰辛的自主创新的技术企业之路。

技术创新  企业一战成名

“2001年我们打了个翻身战。”提起当年那场让“新宏业”一举成名的“翻身战”,阎淼颇感自豪。2001年,某大品牌果冻企业率先在国内采用了当时在国外较流行的带嘴软包装。但是,当时我国自动装嘴封口机的发展比较缓慢,许多软包装厂家和食品企业仍然采用简易的手动封口机加装塑料嘴。要想通过自动化达到食品卫生标准,生产带嘴软包装的设备还必须从国外进口。“当时一台由日本进口的设备,要价140万元人民币。”高昂的制作成本阻碍了生产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在以前的合作中,我们的科研实力给客户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客户把研制开发这套设备的工作交给了阎淼和他的团队。仅仅从一个包装袋,再到设计师手下的生产设备图纸,再到生产出当时的国内第一台软包装袋自动装嘴封口机,5个月的时间里,6个人的科研团队不舍昼夜地奋战,终于拿出了第一台样机。“后来我们又不断调试改进,终于使设备达到了进口设备水平。”这一战,“新宏业”以29万元的绝对价格优势,向客户输出了11台性能优良的软包装袋自动装嘴封口机。现在,在任何一个互联网的搜索引擎上输入“软包装袋自动装嘴封口机”,其内容都与“新宏业”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正是这场“翻身战”之后,阎淼和他的团队终于找到了适合企业发展的方向。他们利用自己拥有机、电、液、光等各领域专家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优势,致力于研制、生产软包装行业的自动化设备,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解决方案。为此,在他们的一次次创新攻关下,“软包装袋自动焊嘴机”、“激光易撕线切割机”、“复合软管自动生产线”、“检品复卷机”等一批自动化包装设备应运而生,产品出口辐射至欧洲、韩国、巴基斯坦、东南亚各国及台湾地区。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公司先后为几十家客户研发出专用设备,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规模控制  力求企业小而强

“我的目标不大,企业做到5000万我就决定不再扩大了。”现在,新宏业的事业由最初的30万元不动产,扩大到今年的1200万元净资产,由5名员工发展到近100名固定员工,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不过,访谈中的阎淼却多次提到企业规模控制的问题。在他看来,作为一家技术型企业,不一定要做大,但一定要做强。“新宏业的目标是做小而强的企业。”亲历中小企业成长过程的阎淼,自称很清楚企业过于追求规模扩张所带来的市场与管理风险。“在工作中我也接触了国外许多优秀企业,这些企业规模都不大,有些国际排名靠前的企业,员工人数才40多人。但这些企业在行业内都是中流砥柱。”凭借着雄厚的技术力量,良好的资金流现状,以及强大的团队凝聚力,阎淼希望他的企业成为“长青”企业。

编后语

“小而强”的理论基础

    “做强自己,让客户没有其他选择。”记忆中的阎淼是个学者型企业家。其做企业的观点是强比大重要,企业的使命是精益求精。而“新宏业”的角色是在小而强的目标定位中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力求成为“主导猎手”,并进而主宰市场。     事实上,小而强的企业发展模式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     现代企业理论的创始人科斯提出了交易费用理论,指出企业的规模是由市场交易成本与组织内部交易成本之间的均衡来决定的,当企业规模偏离均衡点,都会引起过高的成本,因而是缺乏效率的。     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芝加哥学派领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勒曾提出了一个经典的表述———“生存法则”,即企业的最佳规模(或适度规模)可以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实现,凡是在长期竞争中得以生存的规模都是企业的最佳规模。斯蒂格勒还提出了“灵活性”的概念,他把灵活性定义为生产技术随产出波动而变化的特性,还运用单位成本———产出曲线对这一概念加以解释。中小企业亦具有此特性,人们常说“船小好掉头”正说明中小企业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小有小的优势,企业规模小,有利于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关系,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创造力,形成更大的合力。     对于上述见解给予更高评论的是奈斯比特所著《全球吊诡》一书,书中论断“小而强的时代来临了,当全球经济愈扩张,规模愈小的成员,影响力反而愈大”。新经济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大企业解体,形成许多与网络连结的中小企业,已是未来企业发展趋势。